快速导航:[软件著作权代写全部资料] [实用新型专利代写全部资料快速拿证] [发明专利代写全部资料] [更多个人提升证书] 专利续费业务咨询:4006-054-001 微信:543646 [企业服务云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专利知识

OLED原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专利诉讼风险亟待防范

时间:2023-04-02 12:51来源:www.52zhuanli.com.cn
OLED原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专利诉讼风险亟待防范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文章不代表www.jiqunzhihui.net立场#


发布:www.jiqunzhihui.net中文网(www.jiqunzhihui.net.cn)

供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原标题:OLED原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专利诉讼风险亟待防范


近几年,OLED以超薄、柔性曲面、色域广、耗电少等诸多优势正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OLED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电视、智能手机、智能穿戴、VR、汽车显示、汽车照明灯等。


2016年手机用OLED规模翻倍增长至349百万片;2017年这一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手机用OLED使用量已经达到了468百万片,而市场的采用率也达到了30%左右。


特别是,苹果公司2017年10月上市的iPhoneX智能手机采用OLED屏幕更进一步推动OLED技术产业化的应用,加速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对OLED面板的使用。


进入到2017年下半年以来,手机产业就掀起了一股OLED全面屏的浪潮。


不管是像苹果、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品牌,还是众多国产手机品牌,似乎都在一夜之间进入了OLED全面屏时代。


行业人士预计,到2020年,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上的采用率将超过50%,而在中高端智能手表当中,几乎全部采用OLED显示屏,OLED显示屏的需求将放量增长。


OLED产业布局火热,在OLED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入到这一领域。


三星、LG等韩国面板厂商也已大幅度缩减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产能,重心转移至OLED领域。


自2016年以来,我国已有部分领先厂商在OLED产业领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布局,京东方2016年始建的绵阳6代OLED基板,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 华星光电2016年投产的第11代TFT-LCD液晶面板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组产线项目,预计于2019年建设完成;2017年天马微电子第6代LTPS AMOLED产线在武汉成功同时点亮刚性和柔性AMOLED产品。


此外,还有众多的中小面板企业如维信诺、和辉光电、柔宇科技等投产OLED面板,普遍预计国内面板厂商OLED产线将于2017年底至2018年释放产能,到2020年中国的面板企业生产的OLED面板将形成规模,在产能方面与三星抗衡,产业竞争会更加激烈。


 目前,OLED 材料供应充分受益于 OLED 面板放量后带来的 OLED 上游材料需求的提升。全球 OLED 材料供应链中,中国占据了 OLED中间体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某些单纯的材料和中间体上,中国企业凭借成本和工艺优势将产品做精,相对国际龙头形成局部竞争优势,并逐步打破了被日、韩、美、德等国的企业高度垄断的原材料供应,国内外企业在OLED材料的供应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驱动力会更强,各专利主体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势必会不断增多。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2013年,全球最大的两家显示器制造商三星和LG就OLED技术的专利权产生纠纷,LG就非法使用其OLED专利起诉三星,要求进行赔偿。 通过检索发现,截止目前,世界范围内涉及OLED材料的专利及专利申请中位居前五位的是:韩国5635件,中国大陆5438件,美国3586件,日本3385件以及中国台湾1903件,其中,中国大陆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为1146件。


可见,世界各国的专利数量基本与该国(或地区)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市场前景相适应。


OLED具有多层结构,可包括阳极(Anode)、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有机发光层(E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及阴极(Cathode),通常地,各层主要采用的材料见下表。



根据OLED材料领域中国有效发明专利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OLED技术蓬勃发展,相关专利申请量也逐步增多,但OLED的基础专利还是掌握在日、韩、美申请人手中,OLED关键核心材料的专利布局主要集中在注入层材料、传输层材料以及发光层材料。


其中,空穴注入层材料和空穴传输层材料领域的专利技术集中在日本保土谷化学、出光兴产、韩国德山金属、LG化学等公司;电子注入层材料和电子传输层材料领域的专利技术集中在日本出光兴产、日产化学为、东丽以及LG化学等公司;有机发光层材料领域专利技术集中在韩国德山金属、斗山化学、日本出光兴产、三菱化学以及杜邦化学等公司。



以日本保土谷化学为例分析其专利布局情况。日本保土谷化学在中国大陆共有149件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感光材料、调色材料。在OLED所用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保土谷化学早在2004年1月29日已经对四苯基联苯胺化合物的材料申请了专利保护,该物质专利为JP特许3880967号,该专利于2013年11月1日已过保护期。保土谷化学在申请该物质专利时并未在中国进行布局,此时中国公司尚有机会对该物质材料专利进行改进,并进行专利申请。


保土谷化学公司注意到中国OLED市场的快速发展,于2013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提出ZL201380036938.2号专利申请,对该物质材料专利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特別是进一步包括了CAS号为164724-35-0的化合物作为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的内容,在中国大陆亦于2016年12月7日被授予专利权,致使该物质材料的专利技术不仅未因其专利到期失效而失去保护,反而因后续的改进申请进一步布局了在中国的保护,该OLED空穴传输方面的重要材料仍在专利的严密保护范围之下,并未进入公有领域,通过改进的专利技术继续控制着制造OELD空穴传输层常用的四苯基联苯胺化合物材料的销售和使用。


保土谷化学的物质专利请求保护的是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四苯基联苯胺化合物(其为相当于CAS号为164724-35-0的化合物材料的上位概念的化合物),而后续改进的专利请求保护的是一种掺杂的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根据该专利说明书的记载,在后专利将前物质专利所要求保护的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的电导率和整体热稳定性方面进行改进,通过掺杂剂和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的组合使用制作空穴输送层达到以较低的掺杂使输送层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高的整体热稳定性等优良性能,从而使得制作空穴输送层的四苯基联苯胺化合物材料继续得以保护。


从在后专利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技术方案来看,其要求保护的为一种掺杂的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含有掺杂剂和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并在权利要求中限定了掺杂剂和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的结构式(包括CAS号为164724-35-0的化合物的结构式)。


如果在制作OLED屏中同时使用该专利中所限定的掺杂剂和有机半导电性基质材料(包括CAS号为164724-35-0的化合物),则会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侵犯其专利权。


随着OLED产业化的成熟,各国公司之间为争夺市场,OLED专利纠纷将继续增多。


我国企业要加入OLED产业化战局,在注重专利布局、获取与国外巨头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筹码的同时,也要积极争取某些“绕不开”的基础专利的许可授权,降低被诉风险。加快OLED材料的相关研究步伐,改进OLED材料领域基础技术,积极部署外围专利,密切关注专利申请及诉讼,适时调整研发策略和方向。


目前在我国OLED材料方面的专利实力还比较弱,企业需要根据OLED原材料的专利布局情况通过许可谈判提前规避经营风险,了解国内外对手埋放了哪些专利地雷,知己知彼,做到主动预警,防止被动应诉。同时还要不断创新,打破美日韩专利垄断,在OLED原材料供应领域开创自己的天地。


 



发布:www.jiqunzhihui.net中文网(www.jiqunzhihui.net.cn)

供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编辑:www.jiqunzhihui.net赵珍          校对:www.jiqunzhihui.net纵横君


推荐阅读









“投稿”请投邮箱“www.jiqunzhihui.net@163.com”



「关于www.jiqunzhihui.net」


www.jiqunzhihui.net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www.jiqunzhihui.net.com  中文官网:www.jiqunzhihui.net.cn) 


本文来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并经www.jiqunzhihui.net.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www.jiqunzhihui.net.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ww.jiqunzhihui.net.cn/”

OLED原材料市场竞争加剧!专利诉讼风险亟待防范

栏目分类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推荐内容

软件著作权申请